石家庄市新华区人民政府
 
石家庄市新华区人民政府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6日 09:41
2024年新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党中央和省、市委法治建设重大决策部署,高标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现将新华区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法治政府建设进入快车道
新华区将法治政府建设摆到重要位置,作为《政府工作报告》重要内容全面推进。政府常务会议前重点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政府履行职责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常务会议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最新颁布实施、修订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全年会前学法4次。通过专项学习,提高了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促进了学法用法工作取得实效,为法治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5月25日,召开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推进工作会暨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定了《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指标体系评分标准任务分解与佐证材料清单》,明确了各部门、各街道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压实了工作责任。
二、依法履行政府职能,法治政府建设开创新局面
一是普及完善行政审批服务“五个办”工作。全面落实行政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深化“放管服”改革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根据《关于印发石家庄市新华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年版)的通知》,动态调整事项清单,实施规范、办事指南,进驻大厅“应进必进”事项由322项调整到342项,涉及全区28个部门。乡级政务服务事项通用目录(2023年版)由86项调整为81项,同时全面落实新华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二是持续深化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改革。推进京津冀区县跨省通办,从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痛点、堵点、难点出发,推出243个京津冀跨省通办事项,有效提升了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便捷度。推进京津冀资质互认,明确京津资质资格互认清单和互认方式,推进审管协同。探索更多区域跨省通办,设立“跨省通办”窗口,与山东省冠县、天津市河东区、济宁市兖州区、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并加入“京津冀区县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共建联盟”,明确了35个“跨省通办”事项,着力提供跨区域、全流程、无差别政务服务,实现“进一扇门,办多地事”。三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组织人民调解员和律师开展“护航企业发展,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活动,共为131家重点企业、230家民营企业开展体检,帮助企业梳理法律风险点322个,协助企业化解矛盾纠纷639件。审查合同385件,提出法律意见建议268条,形成体检报告176份。四是严格落实清单管理制度。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依法实施行政许可。结合工作实际,动态调整事项清单、实施规范、办事指南。研究制定了《新华区进驻政务服务大厅事项指导目录》,其中共包括322项“应进必进”事项,涉及全区27个部门。
三、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法治政府建设实现新突破
一是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区政府在作出重大决策和出台重要政策前,认真征求法律顾问和专家的意见建议,优化决策和政策。对《民族路商业步行街管理办法》、《区机关事业单位劳动聘用人员管理办法》、《区“小餐桌”安全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合法性审查,全年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书22件。二是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5月召开重大行政决策调度会,商议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定重大决策目录,印发《新华区2024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通过编制目录,更好地管理和监督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促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三是动态调整党政机关法律顾问。为充分发挥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在推进依法行政中的作用,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确定了10名律师担任全区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实现全区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全覆盖,全面提升了我区依法行政水平。
四、全面推进公正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实现新跃升
一是全面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组织全区行政执法人员785
人统一进行了不少于30学时的公共法律知识培训,并抽取了不低于60%的执法人员共489人参加了线下执法资格证件年检考试。推动区直部门对赋权下放事项的对接培训,采取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法制股长、执法队长执法授课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升了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赋权事项承接能力。二是全面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和行政执法公示。对各街道39本的行政处罚案卷、8个区直部门的21本行政处罚案卷和行政审批局的3本行政许可案卷进行了评查,评查结果全区通报。定期巡查并及时督促各执法单位更新更正公示的执法文书,确保公示率达到100%。三是加强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对食品药品、公共卫生、安全生产、劳动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加强执法力度,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对涉及劳动者权益的劳动争议案件做到快立、快办、快结,依法维护了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四是建设数字执法云平台。与专业机构联合研发了新华区街道办事处综合行政执法云平台系统,经过了专家评审,并在杜北街道办事处进行试点运行,效果良好。
五、加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全区调解案件7077件,其中,人民调解案件6280件,行政调解案件436件,行专调解案件363件,无矛盾激化引发的群体性案件和集体访事件发生,案件录入全市排名第一。二是强化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制定了《行政复议听证制度》等多项制度,邀请律师、专家进行授课培训,建立完善了区司法局、区法院、公安分局、市监局等部门的横向联系沟通机制,定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问题,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质效全面提升,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94件,办结166 件;行政复议答复案件23件;共收到行政应诉案件75件,提交行政应诉答辩72件,开庭67件,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三是深入开展法律援助扩面提质民生工程。共办理各类重点人群法律援助服务801件,为认罪认罚从宽案件提供法律帮助540件,解答法律咨询1345人次。《石家庄市新华区坚持“四全”工作法 打造法律援助扩面提质精品民生工程》经验做法被第14期《全面依法治省工作简报》刊发。
六、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法治政府建设规范透明
一是规范设置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机构。区司法局在行政复议办
公室加挂“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股”牌子,各司法所加挂“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室”牌子,分级负责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二是全面严格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在全区各类企业设立了20个行政执法监测联系点。通过日常巡查、上级交办、投诉举报等渠道,开展常态化行政执法监督。今年以来,办结行政执法监督案件9件。三是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发挥《新华区建立健全政务失信风险防范和动态清零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作用,推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被执行人案件、失信被执行人和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动态清零。持续推进重点信用信息归集工作,完善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全区共归集公共信用信息56.97万条。四是强化专项监督和群众监督。围绕燃气安全、食用油运输等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同时依托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晒权,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促进了为民办实事、接受群众监督的良好态势。
新华区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上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基层执法水平和能力有待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较多。
下一步,我区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党对法治政府工作的绝对领导,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现代化水平,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魅力新华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政策解读: